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位于健翔桥校区,地处海淀区与朝阳区交界处的北四环中路,毗邻鸟巢、水立方等奥林匹克核心区,校园位于北京市万亩绿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侧,校园所处的高科技园区人文景观众多、高等学府林立、交通四通八达。位于昌平区太行路55号的新校区已经部分启用,完全启用后,学院将迁入占地1000余亩的崭新校园。自2014年起,计算机学院的本科专业实行一类本科招生,自2020年起开始招收计算机类(勤信实验班)。
学院的计算机教育历史起源于1978年建立的北京大学第二分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在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计算科学与工程系、基础二部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计算机与自动化系、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中心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现在的计算机学院。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网络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双万计划”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全国第二批32个大数据专业之一,入选“双万计划”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2020年度全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列A类。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北京市优质课程以及北京市优质教材。学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北计算所联合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术学位授权学科,以及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智能计算和智能决策方向)专业学位授权点。原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拥有网络文化与数字传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的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工程北京实验室。
学院在校本科生约1800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600人,软件工程专业360人,网络工程专业240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24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60人。
学院共有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113人。建立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和研究生为梯队的学科队伍,通过引进高级人才,挖掘学科潜力,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和跨领域应用的综合优势,以及与产业界紧密结合的优势,取得了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学院近年来在已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有特色的、前沿领域的学科研究方向,围绕信息检索技术与大数据应用、语言信息处理及智能化技术、文档信息处理与知识管理、可信网络与新型计算架构、软件自动化技术、计算机辅助材料基因工程、区块链与隐私保护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逐渐形成了专业特色和优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并部分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
Copyright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号